读吧无错小说 > 家祖左宗棠 > 第186章:新武器

第186章:新武器


潜艇方面,智利对于远洋攻击潜艇并不感兴趣,因此选择的是立春乙型潜艇的改进版本,与立春乙型不同的是,智利版的潜艇上搭载了1门80mm甲板炮,对于现阶段的潜艇来说,这也是1项重要的战力组成。

而战列舰方面,由于南美海军特殊的情况,江南造船厂给出的方案与俄国的甘古特级类似,都是1种介于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之间的服从“火力第1,航速第2”思想的“波罗的海战列舰”。

这型被智利人成为“海军上将”级的战列舰排水量高达2.92万吨,比阿根廷的“里瓦达维亚”级战列舰要大出1千余吨。

除了放眼全球,当属第1的排水量,这艘战列舰还装备了惊人的12门14英寸主炮。

没错,在江南造船厂和渤海重工费尽工夫之后,最终成功劝说智利人同意在这艘战列舰上应用3联装舰炮。

“海军上将”级战列舰1共有4座3联装主炮,前两座、舯部、后部各1座。

毫无疑问,“海军上将”级战列舰的火力是冠绝南美各国,甚至是世界各国的,同期在建的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只有14座12英寸主炮,而阿根廷的里瓦达维亚级也只有12座12英寸主炮。

同时,“海军上将”级的速度也相当快,动力系统包括6座油煤混烧锅炉、2座重油锅炉,可以输出7万匹马力,航速达到24.5节以上。

当然,天下没有完全的好事,火力如此强大、速度如此之快的战舰的代价就是,“海军上将”级的主装甲带仅约10英寸(250mm),同时也采用了国防军刚刚论证过的重点防护思想。

相比于阿根廷的12英寸显然是不如的,但比起巴西那个8或6英寸主装的纸糊战列舰,自然是要好多了,更何况,巴西的里约热内卢9成8也回不了家。

另外,相比于阿根廷的5900海里续航,智利的战列舰是个短腿儿,只能跑4000海里。

不过,这都不算什么问题,反正智利海军也就在南美周围转1转,而且10英寸主装对付阿根廷的12英寸主炮也差不多了,反正南美各国又不会真的把战列舰拉出来对轰,这1点双方还是清楚的。

总之,智利低价得到了强力战舰,中国验证了大量的新技术,我们的都有光明的未来。

除了在主力舰方面找了几个小白鼠,由于国防压力减小,国防军自然也能够将1部分精力和经费用于新武器的探索。

的海军和空军方面。

在1910年前后,飞机、飞艇等飞行器也逐步出现在各国的军队中,国防军在这方面自然也是不甘人后。

在1908年,国防军组建了第1航空大队,旗下包括1支飞机队和3支飞艇队和1支教练队。

除了在6地上使用飞机,在海上使用飞机也是1个热门话题。

1908年,沈觐宸在其创办的飞行器月刊《天空世界》中依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在各方面中的运用,提出了水上飞机在各种不便环境下的长线作业,同时描述了飞机在军事上的诸多用处,例如侦查、轰炸、战斗等等。

而在这些内容中,占据最大篇幅的有两样内容。

1908年2月,沈觐宸提出了“洲际航班”的概念,提出使用1种“装备十2台大功率发动机的艇式水上飞机”实现安全的跨洋飞行。

在接下来的1篇文章中,沈觐宸又向世人阐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这个迷人的梦想。

1908年11月,沈觐宸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设想,并且,早年学习船舶设计的沈觐宸还亲手绘制了他所设计的航母,第1次使用了“航空母舰”这1概念,舰船没有上层建筑,只有1条甲板,其上的飞机为两栖型浮筒飞机,能够在甲板上起飞和降落,必要时也可以在海面降落,并利用甲板旁的吊机进行回收。

6个月后,玄鸟公司与海军达成共识,玄鸟公司飞行员谭根完成了1下举世瞩目的行动:

1909年5月,谭根驾驶玄鸟公司生产的秋水两栖飞机,在搭设木板的“长溪”号布雷巡洋舰上降落。

玄鸟公司生产的两栖飞机为木制结构,不等翼展双翼布局,固定式起落架,机长7.2米,翼展12米,净重约400kg,上面可载两名乘员,引擎为1座80马力发动机,最大航速99.7千米每小时。

随后又驾驶该飞机对1艘“靶舰”进行了1次“轰炸”和“战斗”实验。

后座操纵员吴经文手持驳壳枪、骑枪和轻机枪进行射击实验,炸弹则放置在在机翼下的筐笼中,操纵员在轰炸时取出,利用机舱边上的滑轨释放炸弹。

而后,谭根又独自驾驶飞机,在“长溪”号布雷舰上起飞,执行侦查实验。

谭根的飞行实验大获成功,虽然现阶段飞机依然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,但其在侦查方面展现的价值却不可忽视。

最终,海军部决定对“长溪”号布雷巡洋舰进行改造,改装成1型水上飞机母舰。

“长溪”号是1艘1898年完工的大型布雷舰,标准排水量2320吨,航速17.5节。

在1期改造中,“长溪”号拆除了军舰上的1些火炮和设备,在舰首铺设了1个平台用于停放水上飞机,在舰上加装了1个大吊杆,用来搬运飞机,为该舰建造了1个滑跃起飞甲板和帆布机库,舰上能容纳两架水上飞机。

随后,“长溪”号上进行了数十次飞机起降,既有水面起降,也有甲板起降。

1910年7月,在演习中,“长溪”号进行了2十5架次起降作业,其中7次为甲板起降,证明了甲板起降的可能性。

1911年,海军便对其进行了2期改装,大量拆除上层建筑,铺设甲板,改装后,“长溪”号排水量达到2708吨,甲板总长度88.3米,其上总共能够搭载3架可折叠的秋水丙5型水上飞机。

在此过程中,“长溪”号上安装了“压缩投掷器”和辅助轨道,即弹射器,以补足“长溪”号的先天缺陷,保证水机起降安全。

当海军在进行1系列惹人注目的实验时,6军所做的事情却相当低调,或者必须低调。

6军首先解决的就是最不起眼的步枪问题,在中俄战争之前,国防军的制式步枪1直都是十4年式系列步枪。

究其根源,整体上算是结合了德法两国的产品,然后再加上左念微的1些“胡思乱想”而成的。

甲午之前,南洋6军主要使用的还是黑火药,步枪口径自然要够大,甲午之后,各部开始6续换装无烟火药,但彼时财力有限,而且国防压力很大,不能大规模换装步枪,只能在旧有的生产线上敲敲打打,搞出来无烟火药版。

但无烟火药版的8mm枪弹问题依然存在,首先是其威力过剩,而且南方新兵不易上手,另1方面,也是因为8mm弹对于资源的浪费实在是太大了,真心用不起。

所以,彼时新枪的研发也没有停止,1897年6军司兵工署就已经开始了新1轮的枪弹验证。

当时世界上兴起了1股6.5风潮,各国都搞了6.5弹,因此,6.5弹自然也在其列。

除了6.5弹,还有6.8、7、7.5等国研枪弹,英制7.7、美制7.62等枪弹也在备选之列。

6.5枪弹的优点在于消耗资源少,便于东方士兵使用。

兵工署选择的原始版本是瑞典6.5×55,其全弹质量21.1g,弹头质量9.3g,发射药量2.33g,初速800m/s,枪口动能2976j,相比于历史上的有坂6.5,略微增加了资源,但动能却提高了13%,有效地弥补了有坂6.5远距存速能力差的缺陷。

在当今世界上的6.5mm枪弹中是相当优秀的,其在麦德森机枪上的运用也是令人满意的。

但6军对于其在重机枪上的运用依然保持怀疑,最终还是否决了这1款步枪弹。

同时被否决的还有6.8弹,也是同样的理由,其对于瑞典6.5来说,在应用上并没有足够的优势,因此也受到了6军的质疑。

不过,海军对于这种步枪弹倒是有点兴趣,准备进行后续的实验。

接下来进入6军眼中的是7和7.5步枪弹,前者是毛瑟,属于德系枪,后者则是徐厂的产品,属于法系枪,这德法两国对中国的6军枪械影响都相当大,自然也更受6军青睐。

而且,由于历史原因,当年定型时,中国也搞不到合适的英美生产线,只能从德国那里淘1些东西。

另1方面,留洋的中国6军军工人员几乎清1色的法德留学生,在甲午战后,英国也未能对6军产生什么大的影响,因此中国的6军思想1直在德国和法国之间摇摆,逐步形成了“法枪德炮”的路数。

最后,6军准备同时实验7和7.5,反正1时半会儿也用不到,干脆就拉长1点时间去试,最终决定使用7.5口径,制造出了“试制元5式步枪”。

最终在1907年开始量产,定名“元7年式步枪”,向各地军队6续交付换装。

除了步枪,轻机枪、重机枪、等武器也逐步更新换代,补充到军队中去了。

而作为6战之王的火炮,国防军也添了许多,目前军中服役的火炮包括57mm过山炮、75mm山炮、105mm轻型榴弹炮、150mm重榴弹炮等。

另外,坦克项目也在国防军中秘密展开了。

1906年,在左念微的主导下引进了霍尔特拖拉机,不过这种履带式拖拉机在彼时实际上依然是实验品,在中国引进之后,东南重工的工程师对其进行了1系列的优化,最终在1909年生产出了第1款实用性的内燃机型履带式大型农用拖拉机。

而彼时,在英国和美国,各方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研发成功。

而后,6军就对其进行了研究,包括牵引重型火炮,同时也依照左念微的指示,为其装上了钢板、57mm过山炮、重机枪等。


  (https://www.read888.cc/chapter/2302/2302301/11110976.html)


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:www.read888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read888.cc